周生贤透露,十二五时期,国家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将由2项扩大到氨氮、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4项
周生贤说,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十二五时期的环境保护,提出要加大力度,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五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发展和环保优先理念是前提。他说,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相融合,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坚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11月10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在国合会2010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特别演讲。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有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着力构建和完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工作新机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健全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等环境经济政策。对此李高表示,天津会议要达成什么成果是190多个缔约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在于中国。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国际政策与谈判处处长李高表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为联合国,中方只是承办方,此次会议也是公约议定书进程中的一次正常会议中国将会以平常心对待此次会议。此次工作组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以来我国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亦是年底坎昆会议前的最后一次工作组会议。今天下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就10月份在天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第12次会议和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说明情况。
对此李高表示,天津会议要达成什么成果是190多个缔约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在于中国。中方没有能力和意愿通过承办会议对谈判结果施加重大影响,中方也没有压力必须要在天津会议上必须达成一定成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主动承担起责任,承办此次会议,为会议提供一定财务支持和后勤保障,也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宣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作为。中国不会在此次会议上作出什么大的姿态和让步。对于此次会议外界曾有一些猜测,认为会议可能会受中国因素影响,并对坎昆会议施加影响。李高表示,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没有通过缔约方的决定,没有就2010年气候谈判作出安排,目前发达国家出现了否定谈判机制的苗头,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磋商,对联合国缔约方的正式会议不热衷。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国际政策与谈判处处长李高表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为联合国,中方只是承办方,此次会议也是公约议定书进程中的一次正常会议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个年份之一,2000年到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秦大河说,许多监测数据显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2009年是气候变化关键年,2010年仍然很关键。
昨日,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国家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院士做客第十五期珞珈讲坛,作题为《气候变化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和挑战》的报告。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秦大河提出了5点建议: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加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研究,节能减排,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和应对能力。
在秦大河看来,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海洋、大气、陆地、冰雹等自然原因,但在全球变暖中,人类的活动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0.17米,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退缩。
从1906年到2005年的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观测还显示,20世纪后半叶是1300年以来最热的五十年。秦大河提到,在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问题备受各国关注,今年,气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秦大河提到,在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问题备受各国关注,今年,气候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秦大河说,许多监测数据显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个年份之一,2000年到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观测还显示,20世纪后半叶是1300年以来最热的五十年。在秦大河看来,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海洋、大气、陆地、冰雹等自然原因,但在全球变暖中,人类的活动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09年是气候变化关键年,2010年仍然很关键。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秦大河提出了5点建议: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加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研究,节能减排,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和应对能力。
从1906年到2005年的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0.17米,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退缩。
昨日,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国家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院士做客第十五期珞珈讲坛,作题为《气候变化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和挑战》的报告为使读者了解该报告的大致内容,我们编译了相关材料,并请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就此作出解读。另一种跟踪监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是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虽然出现的次数会更少,冷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强烈。
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气候观测设备仪器更是不断地得到提高和改进。目前一些地区已受到影响,包括新奥尔良和墨西哥湾沿岸。
2000年以来的十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海平面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造成陆地积冰融化。
报告指出,自1980年起,每个十年的气温都较上个十年平均上升0.2华氏度,如此地球温度50年来上升了1华氏度(0.56摄氏度)。气候是天气模式的长期平均水平,天气每年则可能都有较大的不同,因为它会受到短期内自然变化的影响。
专家称,乍看升幅细微,但已足令冰川和海冰持续融化,豪雨频密,热浪迭至。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已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实,农民、海员、保险公司等都会采取各种措施,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来临作好准备。首先,随着水温上升,海水膨胀,水量增多,成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洋变暖最近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大海洋由于吸收了大气中积聚起来的多余热量,海水热含量也在不断上升中。
天气和气候马克·吐温说得好:气候在我们的预期中,而天气则是我们已经历的。例如,2009-2010年的冬季,一股暖空气进入加拿大,将冷空气向南推进,加拿大人度过了一个暖冬,但美国中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天气则变得极端寒冷多雪。
无论某个地区或某一年,都有可能经历有史以来最冷或最热的天气,但作为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在最近的30年里,一直沿着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发展。乍看之下,每10年温度上升0.2华氏度似乎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产生的影响却很惊人。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技术、高速数据通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大量丰富的气象信息,以跟踪监测局部的天气变化模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事实上,过去半个世纪里,在地球变暖过程中,90%的热量都进入了海洋。